各地各高校深化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
各地各高校把教師考核評價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努力破除束縛高校教師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激發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創新創業活力。
以師德為先,加強師德考核力度。將師德考核擺在教師考核的首位,完善師德考核辦法,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北京、內蒙古、江西等地建立健全師德考核制度,在教師年度考核、崗位聘任、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評優獎勵等工作中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江蘇、河北、湖北、四川等地注重師德楷模的宣傳表彰和獎勵,對師德表現突出的教師,在各類高層次人才評選中予以優先考慮。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河海大學等構建多方參與的師德評價體系,并將考核結果存入教師檔案。中國政法大學等建立學術誠信制度,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一經查實,依法依規作出辭退或解聘等處理。
以教學為要,突出教育教學業績。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建立健全教學工作量評價標準和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南京大學堅持教學支持與教學評估雙輪驅動,加強新進教師教學培訓、課程研討,將教學工作綜合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北京外國語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立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考評結果作為教師職稱評定和崗位考核的重要依據。東北師范大學、華北電力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嚴格教育教學工作量考核,在績效津貼分配方案中提高教學工作業績分配占比。
以科研為基,完善科研評價導向。堅持服務國家需求和注重實際貢獻的評價導向,扭轉唯論文、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鼓勵教師潛心研究、長期積累,主動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復旦大學從2012年起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取消教師評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論文數量、科研項目數量等量化標準,改為圍繞學術貢獻、學術影響、學術活力制定評價標準和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制定教師科研工作考核辦法,改變以往以攢分為基礎的科研評價制度,促使行政性評價讓位于同行學者評價、量化評價讓位于定性評價。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制定基于本校發展戰略的科研考核指標體系,支持教師集中精力打造優秀學術成果。
以發展為本,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將考核評價與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合理運用考核評價結果,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鑒定、指導、激勵、教育等綜合功能。中南大學建立“五年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搭建發展平臺、授予各層次人才名譽稱號并提供經費支持等舉措,引導教師分類分層發展。武漢大學堅持以發展性評價為主、獎懲性評價為輔,圍繞教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進行多元化、綜合性考核評價。上海、浙江、東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湖北大學等積極探索教師發展性評價改革,加大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中山大學從2003年起實施教師聘任制,每3年進行一次聘期考核,至今已有近200人不再續聘教師崗位。北京交通大學、重慶大學等嚴格聘期考核,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師流轉退出機制。
- ·教師工作司“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黨課提綱(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