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銀行“蘿卜章”牽涉多人 或內部人與僑興聯手做局瞞天
近期,被輿論廣為關注的僑興債違約事件雖然已告一個段落,但浙商財險和廣發銀行間的“真假保函”之爭卻有新進展。
在僑興債危機爆發后,廣發銀行公告稱浙商財險所持的那份涉及金額11.46億的保函為假保函,但浙商財險隨后貼出一系列證據又說明廣發撒謊。頓時真假難辨,陷入了羅生門。后來,雙方都已向警方報案,這也讓廣大買了僑興債的投資者傻眼了,銀行居然可以這樣玩?
1月5日,有媒體報道說,銀監會已介入調查,處于事件旋渦的廣發銀行至少有5位高管被警方帶走,其中2人被刑拘。
僑興集團董事長吳瑞林及廣發銀行至少5名惠州分行的高管員工正在接受警方調查。廣發行5名人員分別為:廣發銀行惠州分行行長張中華、惠州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彭旺芹、惠州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鄧紅孟、惠州分行銀行部總經理葉棣明及信貸管理部總經理鐘俊騰,其中彭旺芹和鄧紅孟2人已被刑拘。
這些名字,大多曾出現在浙商財險當時回應“真假保函”的公告中。根據浙商的公告,在12月15日,也就是僑興確定無法按時還款的時候,浙商就派人前往廣發惠州行確認保函事宜,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鄧紅孟(被刑拘)負責接待,鄧紅孟未明確否認保函,但表示主要領導都不在分行。
次日,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銀行部總經理葉棣明(被調查)約見浙商人員,對履行保函責任未明確否認,也沒提出保函虛假。到了19日,廣發銀行總行對保函進行了否認,葉棣明和鐘俊騰(被調查)兩位部門總經理隨后約見了浙商人員,口頭表示保函真實性存在問題,無法履行保函。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這么大的保函,靠一兩個人恐怕很難瞞天過海開出來,現在看來,這很有可能是個窩案,很可能是廣發內部人士和僑興集團聯手做局,因為此前,僑興集團就已經欠下廣發銀行7億元的債務,而此次僑興債發后,立即將其中7億元還給了廣發銀行,明顯的拆東墻補西墻。“估計剛開始就知道僑興無法是還上這個債的,所以用假保函作為推卸責任的套路應該再2014年發僑興債的時候雙方就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
該人士分析,無論廣發內部人士和僑興如何精心布局,不過一旦證實是廣發行工作人員的行為,那么法律上看,廣發行的表見代理責任就難以撇清,賠錢是必須的。
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雖無代理權,但造成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表象,在表見的情形下,規定由被代理人承擔表見代理行為的法律后果。
有律師分析稱,該案是否構成表見代理,有三個核心要素不容忽略:一,做業務的員工是否為正式員工,是否在職;二,如果公章系偽造,是否足以讓外人誤信;三,廣發銀行惠州分行是否在事后的核查中仍舊不知情。
但從警方調查和刑拘的情況看,這三條都是滿足的,經辦人是分行負責此業務的高管;所用印章在辦公時間、辦公地點使用,足以領外人誤信;且浙商開具保函后還兩次核查,并接觸了其他的分行高管。
綜上所述,雖然廣發銀行內部一些人和僑興集團巧布連環計,試圖瞞天過海,但最終依然是難逃警察叔叔的火眼金睛,難逃法律的制裁,還錢是必須的。
來源:新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