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健康不應屈從于商業利益 誰來保障馬拉松選手的健康?
2015年12月5日,深圳馬拉松上,一名男子跑步時摔倒猝死。這是今年馬拉松比賽中發生的第四例猝死悲劇。2014年至今,國內因參加馬拉松比賽猝死的人數達到9例,其中2014年5例,2015年4例。冰冷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相比之下,作為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東京馬拉松,自2007年創辦以來,一直保持著“零死亡”的記錄。
單場凈收入800萬元,馬拉松背后商業利益巨大
近幾年來,馬拉松賽事在國內舉辦越來越多。中國田徑協會每年發布的馬拉松賽歷顯示:2010年,國內全年共舉辦了13場馬拉松賽;2014年,數字增加至53場;2015年,場次直接猛增至127場。短短5年間,國內的馬拉松賽事增加了近9倍。
激增的馬拉松背后是駭人的經濟利益。
以由某體育集團運營的杭州馬拉松為例,賽事成本為1200萬元,通過各企業對賽事的商業贊助等,收入達2000余萬元,這樣算下來,一場比賽的凈收入可以達到800多萬元,毛利約67%。如果按平均每場馬拉松賽事800萬收入,2014年53場比賽,利潤就達到了4個億,2015年場次增加到127場,馬拉松帶來的經濟利益盤子就更大了。
馬拉松運營公司是如何招標,又是如何取得賽事的運營權,這些情況公眾往往并不知曉。國內某主要馬拉松運營公司在接受采訪時,甚至曖昧地表示不能明說利潤有多大,說出來就會有太多競爭對手加入進來。
賽事數量不斷增長,比賽規模也不斷增大。但從時不時的意外悲劇看,賽事的保障和選手的健康問題似乎并沒有跟上賽事發展的步伐。
比如,在東京馬拉松賽,主辦方會配備最專業的急救神器——AED心臟起搏設備72臺。而這個急救神器只是出現在國內少數馬拉松賽中。東京馬拉松賽還有18名醫生在隊內跟隨跑步者們一起跑步,這些移動救助人員都會攜帶GPS定位系統,總指揮部會對他們所在的位置進行實時掌握,等等。
但是在國內,主辦方的賽事保障往往不足,連最基本的飲水補給都做得相當業余,不但經常數量不足,而且即便有,也往往是純凈水。
在國外,極少有馬拉松比賽會采用純凈水,通常使用的是礦泉水,跑步一小時以上還會為選手提供電解質飲料。但在國內,由于金錢的力量,使得更合適的礦泉水和電解質飲料被排除在外,純凈水成為了大部分城市馬拉松的唯一指定飲品。
馬拉松比賽其實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不能完全以商業為導向,主辦方不應對事關選手健康的飲品不加以辨別就盲目指定。
純凈水不含礦物元素,甚至會帶走營養物質
純凈水是不含任何礦物元素和電解質的一類飲用水。
劇烈運動會帶走大量的礦物質和電解質。因此大量運動后必須補水,也必須補充礦物元素和電解質。純凈水顯然無法起到補充的作用。更危險的是,攝入純凈水不僅不能幫助身體獲取礦物質,反倒增加身體的鈉、鉀、鈣、鎂等礦物質的排出。
德國營養學早就發出警告,飲用純凈水將導致人體缺乏電解質,干擾體內細胞之間的水分傳輸,重要器官的功能將會受到影響。可能出現疲勞、虛弱和頭痛,嚴重缺乏電解質將會導致肌肉痙攣和心率不齊。
第三軍醫大學舒為群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在相同條件的大運動量下(如熱帶地區軍事拉練),相比于飲用天然水的實驗人群,飲用純凈水者浮腫指數、患低鈉血癥風險、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而低鈉癥引發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浙江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營養學專家華金中認為,純凈水、蒸餾水經過加工處理,缺乏礦物質,只能起到補充水分的作用,不能補充鈉、鉀、鎂這些微量元素。如果長期劇烈運動后一直選擇喝純凈水,會對心臟造成短暫的影響,不利于健康。
世界最著名的馬拉松賽事,比如倫敦馬拉松、紐約馬拉松和波士頓馬拉松,賽會提供的飲用水,都是含有天然礦物元素的泉水或者礦泉水,就是為了盡可能的保障參賽選手的生命健康,專業運動員也不會選擇純凈水作為運動飲水補充。而在大部分歐洲國家,人們甚至平時都不會飲用純凈水,更不要說在劇烈運動的時候了。
國內的馬拉松組辦公司,是不是應該將巨大的商業利潤先放一邊,更多地關注一下參賽選手的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