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李東生、董明珠、宗慶后:堅守實業,不忘初心
2016中國實業發展觀點梳理
12月25日,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董明珠三位中國實業界領軍人物做客央視《對話》欄目,把脈中國實體經濟,論道中國實業發展。在節目錄制現場,三位企業家分享了堅守實業的初心,暢談了實業興國的理想,并為中國實業發展建言建策。
李東生、董明珠、宗慶后做客對話暢談實業
撐起中國經濟脊梁的實業大佬
李東生“挺起中國經濟脊梁”廣告片在紐約時代廣場
“山有脊梁而峻,人有堅持而錚,國有實業則興”2015年9月末,習近平總書記訪美之際,李東生親自站臺的企業形象廣告在紐約時代廣場、好萊塢中國大劇院上亮相,他表示,未來全球創新和發展的中心在中國,只有不懼風浪,堅守實業,才能撐起中國經濟的脊梁。
“其實我代言的不是我們的產品,是一種實業的精神。”《對話》錄制現場,談到為企業代言的話題時,李東生的那顆“實業心”盡顯無遺,也正是這份不忘初心,驅動著李東生帶領TCL成為中國實業的標桿企業。
35年的發展,TCL已經成為全球化的智能產品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務企業集團,現有8萬名員工,23個研發機構,21個制造基地,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4、2015年,TCL集團連續兩年實現營收突破千億元。2016年,TCL品牌價值765.69億元人民幣,連續11年蟬聯中國彩電業第一品牌。
不僅僅是李東生,包括董明珠、宗慶后在內的很多中國知名實業家也在積極為振興中國實業奔走呼喊。
在很多場合,宗慶后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本、富民之本”的觀點,并且始終堅持心無旁騖堅守實業態度。董明珠更是與李東生一樣,親自披掛上陣,站在世界舞臺上發出振興實業強音。
強大的經濟才能支撐強大的國家,而實業是強大經濟的基礎,眾多堅守實業的企業家,則是中國實業強大的源動力。
堅守源于實業強國的不舍情懷
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暢談堅守實業的情懷
“TCL做實業35年更多的是一種堅守、一種堅持、一種積累,得要耐得住寂寞,要持續不斷地努力。有這樣的心態才能夠把實業做成。”《對話》錄制現場,談到堅守實業的話題時,李東生表達了歷經艱難,但不改初心,知難而進的實業強國情懷。
“實體經濟是倡導財富經濟,是就業經濟,是創造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經濟,是富民強國的經濟。”宗慶后再次表達了其一貫堅持的實業是強國之本的觀點。
董明珠在對話中,更是將實體經濟發展上升到國家實現強國夢唯一支撐的地位,更曾經表示將堅守實業,不去做金融的態度。
實業強國,這是支撐中國實業家們堅守實業的最初理想,不舍情懷。
實業發展的道路是漫長的,沒有快錢與暴利,需要一份堅定的信念。“對于大部分的制造業而言,投入資本大,回報周期長,對企業團隊整體要求高,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長期不懈地堅持去做一件事情,才能獲得成功。”李東生說。
因此,堅守實業發展,用唯精唯一的“工匠精神”鍛造品質,是中國企業需要恪守的原則,相信正是這種信念推動李東生和TCL砥礪前行。在這個過程中,李東生坦言TCL放棄了很多可以快速積累財富的方式,專注于實業發展,最終從一家小企業成長為全球化企業集團,成為中國制造業的標桿。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已經明確提出,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讓做實業“有前途”“有錢途”。不僅為實體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更是極大鼓舞和堅定了企業堅守實業、創新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提振信心 堅守實業更需支持鼓勵
李東生表示,對中國實體經濟未來充滿信心
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實業企業制造成本上身,企業稅負重等問題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在《對話》欄目錄制現場,李東生表示,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制造業的成本在上升,但相應的產品售價沒有明顯提高,這給實體制造業在盈利方面帶來了挑戰。
“大企業在稅費方面確實比行業的平均稅費率要高,這是常態。但同時應該看到,我國實體經濟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盡管面臨結構、體制、成本、稅負等各種問題,面臨復雜國際環境,但總的發展條件和趨勢是向好的。整個中國企業也在成長,企業內部也在積極的實現轉型,我們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李東生說。
宗慶后也持同樣的觀點。“現在實體經濟確實困難到一定程度,不光是稅費太重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討論要振興實體經濟,說明國家已經重視到這個問題。”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明確指出,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這無疑為振興實體經濟釋放了重大利好。
振興實業要順勢而為,做好創新
再工業化已成為全球聚焦的課題,德國推出了工業4.0,美國也倡導再工業化。而中國制造業在基礎、規模、科研能力方面尚存差距。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要在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歸根到底還需要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和優秀的引導能力。因此,如何提升中國的工業力量,顯得尤為重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要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梢钥吹剑瑢嶓w經濟要發展,一定要立足創新。
在李東生看來,以前中國企業的成長,更多是依靠效率、速度和成本控制的優勢,但如今這些優勢已經不足以支持企業發展。未來,具有雄心壯志的中國企業必須加大產品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力度,才能構建新的核心能力,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今天講產能過剩,我根本不認為是產能過剩,而是產品落后。我們的技術不先進,所以我們變成了產能落后。”在《對話》錄制現場,董明珠更是直言不諱的表達創新的重要性,“產品落后的時候,就是我這一代結束的時候。”
宗慶后則表示振興實業,要分清主次,虛擬經濟要更好的為實體經濟服務,互聯網創新要立足實體經濟為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繼《中國制造2025》之后,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振興實業的中央精神,將會是中國實體經濟最大的振奮。相信在國家的有力引導以及眾多堅守實業的企業共同努力下,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會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振興實業勢必成功。
- ·TCL通訊強勢亮相MWC,李東生:搶占5G技術發言權,布局產業未來(2017-03-02)
- ·四年不忘初心 海瀾之家“多一克溫暖”公益行動再升級(201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