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銷售6000萬 背后的水分有多大
近日,鮮花電商品牌flowerplus頻頻對外發聲。
在營收方面,flowerplus多次對外宣稱,2016年年底全年實現了銷量額過3億,月度訂單量約50萬單,訂單額突破6000萬。
在用戶數方面,flowerplus則表示,截止2016年12月,其微信注冊用戶數已達400萬,同比增加48倍;月度活躍用戶200萬。
但有知情人士爆料稱,無論是營收還是用戶數,數據水分都很大。據其透露,在其財報上2016年全年的營收為1.5億左右,而月度訂單更是夸大的離譜。
“這1.5億元也不能保證沒有水分,畢竟夸大營收也不是沒有先例。”
愛尚鮮花在掛牌新三板之時就曾自爆刷單丑聞,近3年來共計刷單26萬筆。據其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1-7月刷單量分別為8701筆、9.09萬筆、16.37萬筆,刷單筆數分別占當期銷售的4.95%、24.05%、42.02%,刷單行為一年比一年“狠”。
“按照50萬的訂單,需要一個1000人的團隊,但實際上目前flowerplus的所有員工也不過200人。”一位鮮花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盡管一直在宣傳訂單量實現了50倍的增長,但flowerplus的云南花卉基地的面積卻一直都是1萬畝,并未有所增加。
“鮮花是一種很特殊的消費品,一畝地能夠出產的鮮花數量是有限的,如果對質量要求的高,產量會更低,按照其公布的鮮花訂單量,哪怕按照產量最高、品質最低的C級花來計算,也是難已支撐的。”
記者通過對其嘉定總部倉庫的一個星期的暗中調查發現,每天來此運送鮮花的物流車只有1輛,收送鮮花的順豐物流人員只有1名,按照其配送鮮花的電動車承載量來看,每天不過幾百單。
那么,為何要夸大營收和訂單?
上述人士分析表示,目前鮮花電商企業之間的同質化嚴重,競爭異常激烈,各家都在宣稱自己為行業老大,所以有些企業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營收、甚至直接夸大營收規模。
這么做還是為了融資,對于現在的O2O企業來講,如何實現盈利難題甚至實現現金流為正都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據了解,在倉儲條件、冷鏈配送等方面與鮮花電商有著眾多相似之處的生鮮電商絕大部分都處于虧損狀態,有分析認為,生鮮作為剛性消費品尚且如此,而鮮花作為非必需品,享受性大于實用性,它的盈利狀況可想而知。
以2016年4月份掛牌新三板的愛尚鮮花為例,其年報數據顯示,雖然公司收入增長、毛利率穩定,但報告期內一直未能盈利。
至于目前各大鮮花電商平臺推出的99元包月活動,有位在云南從事鮮花種植業務的人員向記者透露:其實并沒有多少利潤可言,各個平臺之所以推崇,都是為了吸引客戶,擴大自身品牌知名度。”
由于遲遲不能盈利,行業仍然處在一個燒錢圈地的階段,能否拿到融資活下來才是最為關鍵的。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flowerplus去年5月宣稱的7000萬A輪融資并未全部到賬,一個最大的投資方最后沒有投實際到帳金額為3000萬左右。
“距離上輪融資已經快一年時間了,這筆錢flowerplus已經燒得差不多了,但后續的融資情況卻很不理想。”
為了拿到順利下一輪融資,“做大”營收成為了其不得已的選擇。(來源:中國網)
- ·“21315陳澤華”事件背后,新聞的防線在哪里?(2016-01-28)
- ·仟人金服資金存管協議造假 背后推手涉嫌誤導投資人(2017-06-12)
- ·王小川盛贊百度人工智能背后釋放了什么信息?(2017-06-15)
- ·那些年,中國汽車夢背后的故事,你造么?(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