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首次發現保護鳥類白頸鴉
白頸鴉是我國瀕危野生鳥類,目前已經幾近滅絕了,是一種非常稀有罕見的野生鳥類。然而,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在綿陽竟然也發現了它的身影。
3月23日記者在采訪途中,意外發現已被國家列為瀕危動物的“白頸鴉”。據市林業部門權威專家介紹,“白頸鴉”在綿陽出現,堪稱罕有,這也是綿陽首次發現“白頸鴉”。
發現“白頸鴉”的確切位置在平武平通通往山里的一鄉間公路上,這里溪流潺潺,植被茂盛,山花爛漫。在公路左邊的巖石和電線桿上,十多只鳥兒棲息在一起覓食,給靜謐原始的山村平添了幾分春色。記者進一步觀察發現,這些一身黑色羽毛的鳥兒非常另類惹眼,它們既不像烏鴉又不像喜鵲,頸部有一圈白色的羽毛,體型比其它烏鴉稍大,叫聲也特別響亮。記者的車慢慢靠過去,離它們不足5米,它們也不害怕,照樣“該干啥還干啥”。直到后邊一輛重型貨車從它們身邊呼嘯而過,它們才極不情愿地撲騰著翅膀飛走。車剛過,它們又折回原地,有的甚至飛到公路上,極配合地為記者擺著各種姿勢。
起初,記者并不知曉這些是稀有珍貴的鳥類,出于好奇,就掏出數碼相機悄悄抵近連續抓拍了幾張。據當地一些老人和村民說,以前從未見過這種鳥兒。后來,查閱相關資料后,記者才發現這些鳥兒是非常珍貴的“白頸鴉”。
據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烏鴉有36種,分布幾乎遍及全球。中國有7種,大多為留鳥,其中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灰色的等等。而“白頸鴉”是烏鴉的一種,因其體羽黑色,頸部有鮮明的白色頸圈,故稱之為“白頸鴉”。白頸鴉一般棲息于平原、耕地、河灘、城鎮及村莊。有時與大嘴烏鴉混群,以種子、昆蟲、垃圾、腐肉等為食。常單獨或成隊活動,很少集群,數量極為稀少,已被中國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動物。
綿陽愛鳥協會副會長、鳥類專家陳一文表示:“烏鴉雖在中國一直被認為是不祥之鳥,但實際上烏鴉是最聰明的鳥類,它們集體利益至上,具有純潔和堅貞的特性。”他認為,烏鴉對人很親近,并且因喜腐食和啄食農業垃圾,能消除動物尸體等對環境的污染,起著凈化環境的作用。陳一文說:“以前只是聽人說起在平武南壩一帶發現此種鳥類,但并未親眼見到。平通也出現白頸鴉,這充分說明綿陽植被恢復,生態良好,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也說明這一帶極有可能是白頸鴉的聚集地,希望市民能好好保護這種大型的珍稀鳥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