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報告:征信系統拉動GDP約0.33個百分點
征信系統拉動GDP約0.33個百分點(網絡配圖)
人民網北京7月7日電 (李海霞)“與沒有征信系統的情況相比,2012年征信系統拉動了約0.33個百分點的GDP增長”,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6日表示,我國征信系統對促進GDP的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6日,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發布了《征信系統對中國經濟和社會影響研究》報告。
李稻葵在會上介紹,課題組研究征信系統的發展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對消費的影響,第二是對投資的影響,第三是對GDP的影響。
報告顯示,從2008年到2012年,征信系統每年平均改善了4103億元人民幣的消費貸款質量,每年由于征信系統帶來的社會總消費增加約為2458億元人民幣。
從征信系統對投資的影響來看,主要體現在對貸款結構的改善,特別是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面。李稻葵介紹,2012年,對于沒有信用記錄的小微企業,授信機構的平均貸款批準率為28.87%,而對于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小微企業,批準比例為54.56%。
“2011年和2012年,征信系統分別促進了3900億和5885億人民幣的消費和投資的增長。” 李稻葵說。
同時,李稻葵透露,根據課題組的估算,征信系統通過影響消費和投資,2012年,征信系統對GDP總的影響大概是0.33個百分點,這0.33個百分點占GDP增長的4.28%左右。
“0.03%的數據是課題組征求了各個學術界的不同意見,也是內部反復測算的結果。”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龐家任告訴記者,“很多國家的征信系統對GDP的影響大概在0.9%,中國的征信系統的發展潛力巨大。”
據龐家任介紹,課題組的數據一部分是由征信系統收集的由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按照規定提供的信貸信息,另外一部分是銀行問卷調查的數據。“給銀行發放了257份問卷,回收了257份。”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介紹說,中國的征信系統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征信系統,基本覆蓋所有的授信機構,征信市場已初步形成。
數據顯示,企業征信系統共收錄企業及其他組織共1919萬戶,其中453.8萬戶是有信貸記錄,2013年當年累計受理查詢大概有1億次。個人征信系統收錄自然人數8.39億人,其中3.21億人有信貸記錄, 2013年累計受理查詢34789萬次。
報告也指出,中國征信系統還存在數據條塊分割與壟斷,以及私營征信機構發展緩慢等問題,建議未來擴大征信系統數據采集范圍,將公共信息、商業信用信息、公共事業信息等納入全國集中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