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峰:數據智能科技是普惠金融的必然選擇
2018年5月19日至20日,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承辦、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和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協辦的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辦,論壇以“新時代金融改革開放與穩定發展”為主題,探討中國金融的當下與未來。
20日上午主題為“強監管下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前景”的論壇上,百融金服CEO張韶峰發表了題為《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數據智能科技—普惠金融的必然選擇》的演講。在演講中,張韶峰認為,由于普惠金融的特點以及帶來的挑戰,決定了智能科技才是解決普惠金融的唯一出路。
圖:百融金服CEO張韶峰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發表演講
目前,受到金融強監管的影響,銀、證、保傳統業務難以為繼,不少銀行同業部門業務大幅度縮水、人員離職,近兩年新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利率和應用場景上也受到限制。政府提倡信貸機構轉向普惠金融,對放貸利率上限有著嚴格的限制。保險方面,要讓“保險姓保”,壽險公司同事應該多做保障性業務,車險風險定價逐漸真正放開。另外金融機構需要對資產做主動風控,而不是簡單地讓無擔保或者無保險機構進行風險兜底。
但是在中國普惠金融在客群以及產品上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都決定了金融機構的轉型要經歷陣痛。首先,小微企業、城鎮中低收入人口、三農的受眾面極大,而且他們的信用記錄缺失,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收入不穩定,這都是普惠金融對象獨有的特點。而且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他們擅長服務政府、大企業、富人等群體,這類客戶質量高,所需貸款額度大,并且數量并不多,依靠傳統的人工服務就能解決。但普惠金融面對的是數量巨大的小客戶,很低的額度、受限的利率,使得傳統金融機構的人工作業方式力不從心,因此它們需要轉變方式,在獲客渠道與服務渠道上互聯網化,風控手段需要AI化與大數據化。
百融金服是一家國資控股、業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公司,定位為普惠金融行業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平臺,架起普惠金融供需雙方的橋梁,賦能金融機構,提升其風控水平和精準營銷能力。百融金服CEO張韶峰在演講中介紹了百融金服在信貸領域、小微企業信貸風控、車險信用評分方面的成果。
在信貸領域,百融金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自動評分模型、自動審批系統和催收系統為基礎,使得人工智能+大數據貫穿到客戶全生命周期,80%的工作交給算法跟數據,大大提高了審批的效率,節省了人工成本。
對于小微企業,由于其同時兼有個人屬性與企業屬性,內部經營數據很難獲取,傳統的風控手段并不適用。百融金服張韶峰認為,只有把C+B的、基于AI+大數據的風控才是小微風控的未來方向。
平安集團曾經發現“如果一個客戶在銀行信用表現不佳,該客戶在保險公司的風險也比較高”,百融金服在與數家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后發現,百融金服的信用評分體系在信貸行業與保險行業同樣也能發揮效用。
活動中,百融金服還與五道口金融學院宣布共同成立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的目標是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金融大數據領域智庫,在跨學科研究、政策建言、交流合作、產學研聯動等方面積極探索。
- ·湖南首個普惠法務平臺成立 現場簽約7家企業(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