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體育賽事重啟,如何保障運動員健康出征?
文/朱影
2021意外成了“體育大年”。
除了計劃中的溫網、籃聯亞洲杯等,曾因疫情停擺的歐洲杯、奧運會也于今年陸續(xù)重啟。全世界體育迷空前振奮,但歡呼聲的帷幕背后,新冠疫情的影子并沒有完全退去。
自今年6月歐洲杯在倫敦開賽之后,英國新增病例持續(xù)走高,7月1日新增53162例,達到今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歐洲杯開幕以來,球迷在舉辦城市的賽場、酒館觀戰(zhàn),這樣的人群聚集正在令當地的新冠感染率上升。
這為“后來者們”敲響了警鐘,大型國際賽事接踵而至,無論是賽事主辦方、當地衛(wèi)生部門還是參賽隊伍、觀眾,都應該把疫情防控放在最優(yōu)先級。
把疫情防控放在第一位
今年2月以來,東京奧組委公布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參會者核酸檢測的要求與頻率、抵達東京后的活動范圍等。并根據實際情況持續(xù)補充與修訂,如在烏干達奧運代表團出現教練確診陽性后,日本政府發(fā)布了“一人感染全隊隔離”的防疫新規(guī)。
而北京冬奧會盡管還有半年時間,但考慮到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與全球化的流行趨勢,中國早已將疫情防控納入冬奧會的籌備工作當中。據了解,北京冬奧組委已和國際奧委會、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成立國際疫情防控專項工作組,與國家衛(wèi)健委聯合組建國內疫情防控專班和專家組,將充分發(fā)揮國際、國內兩個疫情防控機制作用。
措施之外,也需要參會者的自我防護。尤其對于參賽隊伍來說,防疫不只是在配合賽事主辦方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護運動員的健康。健康才是“更高、更快、更強”的前提。
中國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上的健康安全一直備受關注。在很多網友看來,國內防疫措施完善、現狀安全,運動健兒走出國門參賽,就像走出孫悟空畫的“保護圈”,他們的安全如何保障?
“一定要把疫情防控放在第一位。”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原所長、國際奧委會醫(yī)學委員會委員李國平教授表示,“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作為負責醫(yī)療服務保障的團隊,以前我們把防傷防病、治傷治病放在第一位,現在要加一個疫情防控。”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原所長、國際奧委會醫(yī)學委員會委員李國平
去年疫情暴發(fā)后,海外的運動員大量歸國,按照國內的防疫規(guī)定進行日常訓練,截至目前國家隊運動員沒有出現過本土感染病例。隨著疫情逐步穩(wěn)定,訓練基地才慢慢從封閉到有限開放,同時所有運動員都嚴格遵守不聚集、不外出就餐、戴口罩、勤洗手等要求。過程中,有些運動員需要赴海外參加積分賽,回國后必須按照14+7的要求進行隔離。
在李國平看來,中國運動員屬于“干凈地區(qū)”的運動員,在出發(fā)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參賽準備,并事先提交了全員的健康信息。抵達比賽地區(qū)后,則需要嚴格按照當地的防疫要求,做好自身防控,并積極配合。
高標準保障
“出發(fā)前”與“到達后”,是國家體育總局健康保障工作的兩個重要階段,整個流程要做到“計劃時未雨綢繆,實踐中事無巨細。”
事前準備時期需要從人員配備、裝備補給、醫(yī)療物資等方面做好后勤保障。比如運動員在國內使用醫(yī)用外科口罩,出國參賽則需要攜帶N95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到達后的防控工作,要從團隊組織與個人管理兩個維度深入落實。以此次東京奧運會為例,每個參賽隊伍中除了隊醫(yī)之外,還專門配備了負責疫情防控的聯絡員,收集隊員信息,匯報健康數據,與組委會隨時溝通。同時要求運動員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個人健康管理。
李國平表示,運動員如何戴口罩、如何洗手等,都經過規(guī)范的培訓,個人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要勤換衣服,最好在房間門口有一個放鞋、放衣服的專門區(qū)域,和睡覺、活動的區(qū)域區(qū)分開,避免外面帶進來的東西進一步擴散。”
賽事過程中會提供一套嚴格的洗衣服、烘干的設備與流程,運動員只需換下來打包交給工作人員,再按時取回。而如果是貼身衣物,李國平更建議運動員自己洗,隨身帶一些洗漱用品,最好具有除菌、殺菌的功能。
疫情過后,由于“消毒殺菌”的日常剛需,除菌洗手液、除菌洗衣液等產品大受歡迎。而運動員在劇烈運動之后大量出汗,易滋生細菌,除菌類洗護產品的選擇更顯重要。
立白除菌去漬洗衣液和洗衣粉
近日,立白集團向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贊助了一款“除菌戰(zhàn)斗包”——立白除菌去漬洗衣液、立白多用途除菌噴霧、立白手洗專用天然皂液成為“體育·訓練局國家隊運動員備戰(zhàn)保障產品”。
由于是便攜包裝,運動員可以隨行攜帶,用于衣物洗護和生活除菌,保證“隨時、隨地、隨身”的除菌需求。
立白專業(yè)除菌戰(zhàn)斗包助力國家隊運動健兒征戰(zhàn)賽場
以專業(yè)化向上生長
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負責為國家隊運動員提供訓練、食宿、學習、康復、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務,對品牌供應商和入選產品的選擇一向嚴格。此次雙方合作,肯定了立白除菌產品領域的專業(yè)性,也體現了立白作為一家國民企業(yè)的責任心。
“立白與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的戰(zhàn)略合作,核心是在疫情背景下,為了運動健兒能夠獲得更好的防疫防護。剛好我們有衣物洗護、個人清潔這些除菌類產品,也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立白集團副總裁吳晨表示。
立白集團副總裁吳晨
立白是行業(yè)內最早涉足除菌品類的品牌之一。疫情之前,“除菌洗衣液”還是個小眾品類,立白旗下消毒除菌產品系列占比不足10%。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催化了大眾對日常清潔除菌的“剛需”,據立白數據顯示,高峰時期市場對消毒除菌類產品的需求量超過40%。
去年復工后,立白研發(fā)中心第一時間抽調各科室研發(fā)人員展開突擊,從穩(wěn)定生產與加速研發(fā)兩方面推動除菌類產品的產能與創(chuàng)新。同時,立白集團及其控股的朝云集團,也捐贈了包含各類除菌產品在內的2億元物資,馳援各地醫(yī)院。
如今,大眾健康意識已實現進一步升級。據歐睿國際最新發(fā)布的《2021十大全球消費趨勢》,“注重安全”位列其一,安全和健康成為消費者行為的首要考慮因素,消費者對衛(wèi)生產品的需求激增。
吳晨認為,“整個社會對個人清潔的需求已經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從最基礎的清潔功能,上升為對除菌消毒的安全需求。”
基于消費需求的“激勵”,立白瞄準日益壯大的“除菌健康”細分市場,開始加強除菌品類布局,更針對性地滿足后疫情時代消費者的新需求。
消費大勢也催化了市場的火熱,據了解,當下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衣物洗護品牌,均設置了“除菌”產品線。激烈競爭之下,“專業(yè)”成為脫穎而出的關鍵。
這正是立白的優(yōu)勢,目前立白集團擁有行業(yè)內唯一的“中國輕工業(yè)綠色洗滌用品重點實驗室”、行業(yè)內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多個國內行業(yè)重點實驗室,具有發(fā)明專利超過140項,曾參與多個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的制訂,積累了大量的研發(fā)專利技術儲備。
立白研發(fā)中心實驗室
比如“除菌戰(zhàn)斗包”中的除菌去漬洗衣液,采用可實現99.9%除菌率的專業(yè)配方。同時,很多消費者對除菌類產品存在“是否會影響環(huán)境”“擔心味道難聞”等顧慮,為此,立白產品原料選擇了椰子油精華、檸檬酸、生物酶制劑等源自天然的洗滌成分,在除菌的同時,也遵循了立白“天然洗護”的品牌理念和“綠色健康”的戰(zhàn)略,從源頭保障綠色原料、綠色生產、綠色服務。除菌系列產品的雛形,就是誕生于“綠色生活研究院”,成品則是在“綠色工廠”批量生產。
順應市場趨勢,響應消費需求,考驗的是品牌的市場敏感度;而消費者需求什么產品,就能定制什么產品,需要專業(yè)的產品基本功,體現了技術、研發(fā)、管理、供應鏈等綜合能力。據了解,立白每年有超過100個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儲備,用以響應市場需求變化,處于“隨時待命”的狀態(tài)。
正如李國平所說,“疫情讓大眾的個人防護、健康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希望廠家能真正關心老百姓需求,研究一些新的除菌、滅菌的優(yōu)質產品,提供給大家使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