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互聯網+醫療健康」課題首場啟動會在建德舉行,微脈助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邁向新階段
11月23日,國家級課題《“互聯網+”全病程管理與AI數字療法》研究課題首場啟動會在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行。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海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所博士、研究員方向明,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相鵬,微脈首席醫療官胡煒,微脈戰略咨詢總監鄭選剛等課題組成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互聯網+”全病程管理與AI數字療法》課題由中國醫院協會、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主辦,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承辦, 微脈提供技術支持。課題研究旨在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及高效的管理機制,調研各級醫院在面向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線上+線下為一體的多層次、多樣化醫療與健康服務實踐經驗,形成可參考、可復制、可落地的互聯網+全病程管理標準及樣本案例,從國家層面推動國內全病程管理與AI數字療法發展進程,加速醫療健康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醫院運營與管理能力,助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啟動儀式上,方向明博士代表課題組向相鵬副院長頒發榮譽證書。課題自今年9月啟動報名以來,全國超百家公立醫院陸續報名,經過課題專家組多輪篩選,全國市、縣級參研醫院共30家,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全國首批、浙江省縣市級唯一通過智慧服務分級評估三級的醫院入選并率先啟動課題研究。接下來,將有課題專家組提供試點運營方案,技術支持單位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在院內組建課題組,對產科、兒科、神經內科等重點科室開展創新研究及試點運營,向患者提供覆蓋院前、院中、院后的互聯網+全病程管理服務。
課題組長王海濤通過遠程連線表示了祝賀與期盼。他表示,公立醫院面臨高質量發展的新命題,需要醫院創造新效能,從"規模化擴張"到"提質增效"轉型、從粗放型管理到精細化管理轉型,期望醫院借助課題平臺,緊抓機遇,深度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能夠將醫院臨床實踐與科學手段創新相結合,推動智慧醫院建設。
隨后,方向明博士介紹了本次課題的重要意義。他認為,疫情以來,不少醫院雖然啟動了「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但仍存在醫院線上線下醫療服務融合一體化尚未形成健全體系、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間患者信息不流通、醫院缺乏患者連續性的院內院外管理等一系列難題,因此,公立醫院需要把握「互聯網+全病程管理」這一機遇,從“治療患者”階段進入“管理患者”時代。
儀式上,相鵬介紹了醫院近年來的發展情況。憑借富有成效的互聯網醫院建設,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積極探索及擁抱新技術、新模式向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相鵬相信,此次國家課題與醫院正在探索的創新科室建設不謀而合,通過課題合作醫院管理及運營水平將會邁上新的臺階。
值得關注的是,該課題區別于傳統模式,主要研究包含預防、管理、治療三方面,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把“互聯網診療”、“電子病例”、“分級診療”、“遠程會診”、“AI隨訪”等系統與診療工具進行系統性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患者管理服務體系,輔以專業健康管理師團隊,運用“互聯網+”的手段(互聯網平臺搭建、AI隨訪技術、互聯網運營團隊、AI全病程管理引擎),為患者構建一個從“院內到院外、線下到線上、單次到周期、隨機到專屬、人工到智能”的全病程管理服務閉環,從而按病種形成相應專科、病種的數字療法分組,最終形成全病程管理與AI數字療法的成熟實踐方案。
微脈首席醫療官胡煒表示,微脈自15年成立至今,業務覆蓋全國30個省份,同國內2000多家公立醫院開展不同維度的互聯網+醫療創新服務合作。作為國內首批獲得國際數字療法協會(DTA)認證的企業,微脈已與上百家醫院合作開展了圍繞多個重點專科領域、覆蓋多個病種的數字療法實踐和驗證,幫助和服務了上千患者。此次參與課題技術支持,相信微脈可以借助豐富的實踐經驗助力醫院破解管理發展的技術創新之困。
新形勢下公立醫院尋求高質量發展,多方聚力、協同實踐將是一個持續的話題。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首場啟動會的成功舉辦,是《“互聯網+”全病程管理與AI數字療法》研究項目關鍵起點,首批五十家參研醫院將陸續啟動推進,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試點運營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