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資訊!抖音加碼種草業務,叫板小紅書
作者/電商行業
圖/壹覽商業
(資料圖)
抖音似乎真的放不下種草,最近又有新動作了。
近日,抖音對今日頭條(已并入抖音)原有的“頭條搜索”APP進行了升級,并將其改名為有柿APP,功能類似小紅書,是一款生活經驗類的社區型產品。
資料顯示,有柿APP可為用戶發現更多真實有用經驗,提供更優質產品體驗,其口號為:分享生活,好“柿”成雙。
圖文內容方面,有柿APP首頁的內容采用雙列瀑布流的排布方式,其內容以個人生活分享和介紹為主,比如美食攻略、生活經驗、實用技巧等方面的圖文和視頻,與小紅書極為相似。
視頻內容方面,有柿APP更類似于抖音,可以通過上下滑動切換其他視頻,并且用戶可以對所瀏覽的視頻內容進行點贊、收藏、轉發和評論。
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的今日頭條生機大會上,今日頭條的新任負責人張超就表示,2023年,今日頭條將在已有基礎上,再為優質圖文內容增加2000億展現量。
可以看出,有柿APP的出現為的就是有效利用今日頭條內的海量內容,對簡短優質的圖文和視頻內容進行傳播,并給頭條號創作者帶來新的流量。
事實上,字節跳動一直以來都對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生活類社區產品有很深的執念。
2018年,字節跳動推出一款國內年輕人種草APP“新草”,但是該APP在2019年8月就停止了運營。
2020年3月,字節跳動在海外推出了“Sharee”,如今改名為“Lemon8”,3月底,“Lemon8”甚至沖到美區應用商店下載榜前十。
2022年7月,字節跳動上線了一個內容種草平臺——可頌,只可惜不久后便下架了,上月月末該APP又短暫上架了一段時間,似乎仍在打磨中。
如今隨著有柿APP的推出,意味著字節跳動的種草布局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推出種草產品外,字節跳動在抖音站內搭建了圖文種草內容體系。
2021年,抖音上線了“抖音圖文”功能,并發起億級流量扶持計劃;不久后,抖音還將短視頻的“點贊”按鈕改為了“種草”,并在圖文種草的內容中,開始懸掛商品鏈接;2022年,抖音又將首頁上方的一級入口“同城”改為了“種草”頻道……
雖然抖音的站外種草折戟了兩次,但站內種草自布局以來,成績一直在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2021年11月-2022年9月,抖音圖文創作者數量提升了10倍,單日用戶閱讀量超過了100億,圖文用戶占比達70%。
從這組數據來看,抖音的圖文種草不容小覷,是其撼動小紅書種草地位的有力武器。
如今,抖音再度推出種草產品,足見其對種草業務的重視。未來,有柿APP能否為抖音的站外種草打一個翻身仗,仍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2.互聯網大廠紛紛發力種草
眾所周知,種草一直是個熱門賽道,吸引了不少前仆后繼的玩家。
2020年,騰訊打造了種草+拼購結合版電商平臺——小鵝拼拼。兩年后,小鵝拼拼下架,騰訊開始測試新的種草項目,推出了一個集“本地、種草、社群”等屬性為一身的種草平臺“企鵝惠買”。
值得注意的是,與“小鵝拼拼”不同的是,“企鵝惠買”的種草內容來自微信推文和視頻號,更注重本地社群的運營,運營也更精細化。
除騰訊外,阿里也推出過種草電商平臺“態棒”和種草點評平臺“吃貨筆記”,以及種草潮流好物的興趣社群“友啥”等等。
不僅如此,快手的新潮分享平臺“避風”、網易的潮流生活APP“彼應”、新浪的潮流社區“Hobby”等等,也都是大廠們聚焦種草賽道所推出的各類平臺。
數據顯示,近兩年來,互聯網大廠先后推出的種草產品接近20個,大家似乎都在爭相發力種草業務。
但很遺憾的是,大部分種草產品都沒能掀起什么水花,“國民種草機”始終只有小紅書一個。
事實上,互聯網大廠發力種草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為電商業務的發展做鋪墊。
比如,阿里的“友啥”、快手的“避風”,如今都從種草社區平臺轉型成了種草電商平臺。
這種打著種草的名義實則在做電商的情況,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并不少見。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種草電商深受高收入年輕消費者喜愛,商業變現能力強勁。
《2022-2027年版網絡購物產業咨詢報告》顯示,“種草經濟”的消費者中,27至39歲的青年占比為62.4%,收入5000元到1萬元的中高收入人群占比達64.5%。
另外,數據顯示,用戶被種草后,超過80%以上會在一周內下單;74%的用戶會購買曾經種草的商品;超過60%的用戶在進行商品決策時會受到種草內容的影響。
可見,種草經濟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高,消費欲望強烈,復購率上優勢明顯,蘊含巨大的商業價值。
也是因此,深耕種草業務多年的小紅書,持續發力電商業務。
2014年,小紅書踏足跨境電商,踩到電商發展紅利的小紅書成為了當時“全球最大的社區電商平臺”。
但隨著天貓國際、網易考拉、京東全球購等背靠大樹的平臺相繼加入,小紅書逐漸失去了競爭力,聲量逐漸下降。
自那以后,小紅書還嘗試過拓展線下體驗店、接入淘寶外鏈等方式布局電商業務,但都收效甚微。
近兩年,小紅書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先是將“購物”升級為一級入口,而后又將直播業務提升為獨立部門,對直播內容與直播電商等業務進行統一管理。
結合以上案例來看,將種草業務與電商業務進行“捆綁”似乎已經成為了業內的共識。
由此看來,抖音推出的“有柿”APP也很有可能會走上電商之路,讓內容為電商服務。
3.平衡內容與商業,始終是關鍵
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不難發現,內容與商業化之間一直存在著壁壘。
而這個壁壘大多來自用戶心智。以內容平臺為例,如今市場上有聲量的內容平臺比如小紅書、B站、知乎,都由于內容標簽深入人心,難以形成購物心智,從而拖慢了商業化進程。
概括來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種草平臺聚焦內容創作氛圍,有用戶基本盤,但缺乏破圈力。
同時,由于用戶心智不同,種草平臺拓展電商業務后,難以平衡內容與商業化,這才導致電商業務效果普遍不佳。
如此看來,平衡內容與商業化,仍是互聯網大廠發力種草業務的關鍵所在。
除此之外,隨著流量紅利消失,用戶留存時長直接影響著商業價值變現的能力。
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比上一年增長3549萬人,同比提升2.6%,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基于此,拓展創新內容,滿足用戶對各類內容的需求,也就成為了平臺提升用戶留存率最有效的手段。
就商業化邏輯而言,用戶留存時間越長,產生交易的可能性就越大,內容消費的覆蓋水平就越高。
由此可見,平衡內容與商業化,也是互聯網平臺緩解流量焦慮的有效措施。
總之,打破內容和商業化壁壘,平衡好兩者的關系,是各個大廠能否打造出一個優質種草平臺的核心要素。
標簽: